“我把那舊凳子的爛木板一撬,換幾根木條釘上去,刷上漆,新凳子就做好了,省了不少錢!”3日上午,周重書向“義匠服務隊”的老伙計們分享他在小區三片區改造時想出的“巧辦法”。
“你呀,真是個‘周百通’,想點子還得跟你學!”一旁的張桂榮笑著說,“那花也該澆水了,我等下也去找楊少松取取經?!?/p>
這群老伙計都是住在漢陽區琴斷口街道七里一村社區的退休工人,他們自發在小區里組成了一支“義匠服務隊”,為居民服務。
好手藝的“維修匠”
修過的水管十幾年沒堵過
七里一村社區轄區8000多名居民中有2000多人是汽車廠、紡織廠等一線車間的退休工人。退休前,周重書在部隊和工廠都經常和車打交道,很會“找毛病”。2009年起,周重書拎起梯子、帶上工具,一個人成了一支“維修隊”。
七里小區里有個公廁長期堵塞,周重書疏通過幾次,問題仍在?!半y不成是總水管堵了?”他接連撬開幾個窨井,往下一瞧,雜物堆到井口,人站在上面都踩不下去。再把18個井蓋全部打開,每個井都撈了滿滿一車污泥。清理干凈后,堵塞返水的問題再也沒發生過?!?/p>
“好手藝”傳開后,居民家樓道燈、小家具等東西壞了也來找他。他來者不拒,可也會遇到沒見過的問題?!拔覑圯^勁,跟修汽車一樣,不修好心里不得勁兒?!敝苤貢桶炎鲞^汽車車間主任的吳仁波一行人也叫來研究,聚著聚著,老伙計們就真成了一支維修隊伍。
有闖勁的“園藝匠”
把綠景“種”進了居民心里
楊少松的繽紛園藝社里擺放著上百盆精致盆景,他每天來這里“打卡上班”。
退休前,楊少松是漢陽特種汽車廠工人,與花草盆景打了四十多年交道。退休后,常在小區散步的楊少松覺得小區里綠化太少了,他看中小區一塊空地,想做個盆景園免費向居民開放。在眾人的不解中,他沒有退縮,陸陸續續搬來一百多盆盆景。
食指粗的真柏枝干,不到20分鐘,在這位77歲的老人手下修整成了一支“迎客松”。這一手絕活“看呆了”圍觀居民?!澳腔ㄌ亮?。我們也在自己家門口學著種一點?!睆埞饦s說。這兩天,張桂榮把家里的四季海棠拿到楊少松這里,托他照顧,四季海棠長出了新花苞。
熱情的“民間小匠”
越來越多新生力量加入隊伍
前不久,七里小區三片區有兩塊長期被雜物占據的空地納入改造工作,舊書屋將被翻新。小區居民、老黨員王天巍聽說這事,把自己家的舊窗簾做成了椅套送了過來?!拔覜]有義匠們那么厲害,就盡一點力所能及的力量,過過匠人的癮!”她說。
七里一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李娜說,“退休工人有技術,有熱情。自己的家園怎么打造才最美,他們最有帶動力?!?/p>
在社區組織下,今年初,小區集結了一支120余人、十幾個種類的“義匠服務隊”,還有“巡邏匠”“理發匠”,義務維護小區安全,為空巢老人免費理發。
“我們還在挖掘烘焙、攝影等‘年輕新匠人’加入隊伍,讓‘義匠村’成為自我成長的地方。有了熱心、創新的‘義匠精神’,義匠村將更加豐富多彩?!崩钅日f。
文/記者秦璟通訊員段群圖/記者史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