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會慈善好聲音(二)
                                        2019-03-07 18:27:10 來源:中國慈善聯合會
                                        隨著政協大會進入第三天,全國人大也正式開幕,各位代表、委員也陸續將自己的提案及建議提交上去,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公益慈善聲音。
                                         
                                        李克強: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多處涉及社會力量、社會組織,包括精準扶貧、社會治理、職業教育、學前教育、醫療衛生、供給需求、嬰幼兒照護服務、養老服務等多個領域。
                                         
                                        1、深入推進精準脫貧,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社會幫扶,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穩步提高。
                                         
                                        2、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我們要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改革大發展,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才,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3、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
                                         
                                        4、嬰幼兒照護事關千家萬戶。要針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的新情況,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服務機構,加強兒童安全保障。
                                         
                                        5、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6、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
                                         
                                        7、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促進社會辦醫。
                                         
                                        8、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推廣促進社會和諧的“楓橋經驗”,構建城鄉社區治理新格局。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脫貧攻堅
                                         
                                        海霞:推廣普通話助力脫貧攻堅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
                                         
                                        海霞表示,之所以有些貧困地區的青壯年農牧民等學不好、講不好普通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好的語言老師。為解決這個問題,去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會集了三大臺優秀播音員主持人,給中小學的語文課本錄制了標準的普通話示范誦讀,同時她也邀請了一些專家級的語言老師給孩子們錄制經典古詩文音頻、故事、童謠,等等,并把這些音頻送給孩子們。
                                         
                                        海霞表示,未來,像5G這樣的高科技將對推廣普通話的工作將帶來非常大的幫助。“設想一下,在VR場景下面,早晨播音員主持人帶著全國各地各民族的孩子一起早讀,晚上孩子們在晚安故事中入夢,盡管遠隔萬里,但我們可以跟全國各地孩子面對面交流學習,一起背唐詩做游戲。”海霞表示,“相信有了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的普及,各民族的孩子才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劉延云:讓民營企業在脫貧攻堅事業中更加擔當有為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總商會副會長,千喜鶴、禧云國際董事長)
                                         
                                        如何讓民營企業在脫貧攻堅事業中更加擔當有為?劉延云建議,從政策層面,進一步為參與脫貧攻堅事業的民營企業給予更優惠的政策,通過政策吸引、政策支持、政策導向,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事業。他介紹道,在河北省隆化縣建設產業扶貧項目——養牛場及配套設施時,曾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企業提供了融資、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保證了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建議各級政府應想方設法對參與扶貧的民營企業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政府企業共同體,讓這些企業在當地發展得更好、更快、更大,讓企業參與扶貧的信心更加堅定,從而更好地帶動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在服務企業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幫助參與扶貧的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劉延云說,比如,發展訂單農業,渠道在企業手里,補貼在政府手里,經營在合作社手里,土地在農戶手里,如果前期政府不加大統籌和扶持力度,多個環節的多個具體問題都可能最終影響訂單種植落地。
                                         
                                        此外,劉延云建議在合力培養農業合作社帶頭人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共同打造精準扶貧的主力軍。
                                         
                                        慈善行業
                                         
                                        張本才:建議對檢察公益訴訟受案范圍給予立法解釋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張本才說,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全國正式實施一年多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實踐中,由于社會各界對于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能的具體范圍,即對法律條文中的“等”字,應做“等”內或“等”外解釋的問題存在較大分歧。
                                         
                                        張本才表示,不少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希望檢察機關可以依法適當擴大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以便更好發揮檢察職能,對社會公眾關心關注的損害公益問題實施及時有效的保護。
                                         
                                        張本才建議,為進一步推動完善我國檢察公益訴訟法律制度建設,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益訴訟受案范圍作“等”外立法解釋。“等”字是立法中常見的一個立法技術問題,從大量的法律條文來看,涉及“等”字既可以作“等”內解釋,也可作“等”外解釋,關鍵看是否有利于公民權益保障、是否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管理。
                                         
                                        王軍:檢察公益訴訟要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應”
                                         
                                        (全國人大代表、黑河中昌科技公司總經理)
                                         
                                        “公益訴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要持續性地去做,就需要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去指引。”王軍建議檢察機關要認真總結公益訴訟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要注重典型案例宣傳,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王軍還指出,公益訴訟工作最終要服務群眾,貼近民生,要關注群眾利益。食品藥品安全、經濟適用房建設無資質等都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一些職能部門不作為,導致人民群眾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檢察機關可以發揮職能作用,從源頭入手,跟進監督,為人民群眾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張曉北:用自己的所學所長 搭建互聯網+公益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
                                         
                                        張曉北認為,“媒體人,應該主動搭建一個互聯網+的公益平臺,在這個公益平臺上用我們的所學所長做一些經典篇目的朗誦,把這個文創產品搬到課堂里面來。”
                                         
                                        何健忠:希望在全國推廣“公益郵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江蘇省泰興市分公司城區分局局長、江平路支局局長)
                                         
                                        何健忠說,為更好地履行檢察職能并發揮郵路資源,結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職務犯罪偵防職能轉隸,2018年,泰興市檢察機關與郵政部門重新定位思考、轉型升級,在“預防郵路”的基礎上,再次攜手打造“公益郵路”,實現檢察保護與郵政工作的深度融合。
                                         
                                        何健忠認為,檢察機關與郵政部門打造的“公益郵路”可以進一步發揮郵政人員走千家進萬戶的優勢,收集危害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的案件線索;可以發揮郵政人員對鄉村工作熟悉的特點,發現“村霸”“鄉霸”等犯罪線索后,協助檢察機關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還可以收集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的犯罪線索,著力推動檢察機關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等專項行動。
                                         
                                        兒童
                                         
                                        張寶艷:建議增設專業救助機構幫助受虐待兒童
                                         
                                        (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理事長)
                                         
                                        “我覺得針對一些暴力的家長可以剝奪監護權,或者讓別人監護,以此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張寶艷表示,公益組織救助這些受虐待兒童時,由于缺少合法正規性,希望幼兒園老師、學校、居委會、醫院發現孩子有被虐待的傷痕,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讓這些孩子得到救治。
                                         
                                        “希望有臨時監管部門對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張寶艷建議,學校應該開設相應的課程,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當這類事件發生后,希望增設專業救助機構及時救助這些受虐待的孩子。
                                         
                                        方燕:修改收養法鼓勵收養殘疾兒童
                                         
                                        (全國人大代表)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收養法的相關規定也應與此接軌,放寬收養人、被收養人的條件。方燕認為,有關被收養人的范圍限定存在“過小”現象。“對于重大殘疾或疾病的兒童,國內家庭收養比例仍然較低。”方燕坦言,這一選擇既需極大愛心和勇氣,還需具備相應的護理知識,以及可能面臨大額的醫護費用。
                                         
                                        方燕建議,應當鼓勵并引導國內家庭收養病殘兒童,為此類家庭提供相應的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社會福利機構向此類家庭提供相應的輔導和幫助?;鶎訖C構可以對收養家庭進行定期檢查、評估,對于可能存在虐待、忽視、侵害未成年人的家庭以及其他可能符合被收養條件的未成年人進行監督。同時,鼓勵全民監督,學校、幼兒園、醫院、警察等一旦發現被收養人可能被侵害、虐待的,應當立即向主管機構報告,將特定機構、個人的報告義務法定化,對知情不報者追究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在糾錯機制上,方燕還建議針對遭受虐待、侵害的被收養人,應當簡化訴訟解除收養關系的程序,縮短訴訟期限。
                                         
                                        趙皖平:建議網絡游戲立法,防止暴力色情危害兒童健康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
                                         
                                        趙皖平建議網絡游戲立法,防止暴力色情危害兒童健康成長,分類分級嚴格管控網絡視頻。“現在電影就有分級,十八歲未成年人以下,這在美國和歐洲都是很通行的,但現在網絡的影響力遠比電影大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為什么電影有分級而網絡沒有?我百思不得其解,現在三四歲小孩都有手機、都會上網。所以網絡的影響力太大了,如果國家在立法沒有有所建樹、有所作為,那么就是一種缺失,而且是不應該有的缺失,這種缺失將會影響到我們孩子的未來、我們民族的未來,所以盡我們一個代表應盡的責任,去呼吁和推動制度完善。”趙皖平表示。
                                         
                                        環保
                                         
                                        印萍:科研司法互動 建立國家海洋環保公益訴訟服務平臺
                                         
                                        (全國人大代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我國有很多從事公益性科研工作的事業性單位,具體從事海洋環境生態研究的單位就包括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所屬的科研調查單位,中科院和教育部的很多科研力量也會開展相關的工作。印萍表示,他們本就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做這些技術支持不會涉及資金問題,不會給國家增添負擔。
                                         
                                        印萍說,此前他們在做調研過程中發現過一些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問題,但因為不熟悉司法反映渠道,大多數線索只能隨著調研成果以項目報告或論文的形式反映出來。
                                         
                                        “這需要很長時間,可能這個報告或者論文要等五年以后項目結束了才能體現出來,但已時過境遷、為時已晚。要知道,有些問題是正在發生的,需要馬上處理。”印萍認為,如果國家能夠設立科研機構和司法機關的公益訴訟互動平臺,就能迅速辦理這些剛剛發生的案件,會更及時有效地保護我國海洋環境。
                                         
                                        教育
                                         
                                        張詠梅:教育扶貧講精準也要講尊重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黨委書記)
                                         
                                        張詠梅認為,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更要精準化。這種精準化不單單是建學校讓貧困孩子有學上,送教師讓孩子們享受優質教育,更要想方設法樹立孩子們的信心,讓他們在感受關愛的同時,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有尊嚴地接受幫助。
                                         
                                        張詠梅認為,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既可扶知,又可扶智,還能扶志,是最具有持續效力,也是從根本上斬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的精準扶貧舉措。在具體的幫扶措施上,張詠梅建議,加強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工作,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扶貧”,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貧困地區,讓貧困地區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資源”;有關部門對試點名校教師與落后地區教師同時備課、磨課、同課異構、試卷命題、作業精編等教學共享行為要積極提供技術和財力支持。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免费